
为什么你年纪轻轻会有脂肪肝?
脂肪肝(FL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现已取代乙型肝炎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目前在正常人群中患病率接近 30%;在合并有肥胖、代谢异常、2 型糖尿病的患者中,脂肪肝的患病率超过 50% ,对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危害。
高危人群
脂肪肝的你是否有以下情况?
1.大量饮酒:大量饮酒可能会损伤肝细胞,使得肝细胞代谢脂质的能力出现损伤,日久或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
2.肥胖: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3.高热量饮食:高热量饮食会增加肝细胞代谢的负担,久而久之会导致其代谢能力出现异常。
4.高胆固醇饮食:高胆固醇饮食可导致机体代谢出现异常,影响肝脏的代谢程序和能力。
5.糖尿病:糖尿病可使得机体脂肪代谢出现异常,影响肝脏脂质代谢能力。
6.缺乏锻炼:缺乏锻炼可导致机体代谢速率下降,使得脂肪出现沉积。
7.大量服用药物:由于大部分药物都需要肝细胞代谢,故服用大量药物,尤其是对肝细胞有损伤作用的药物,可能会使得肝细胞受损。
8.遗传变异:如存在遗传变异,如肝豆状核变性等,会使得肝细胞参与代谢的能力出现异常。
分类
临床表现
乏力
表现为没有体力,不愿意过多活动,平时可以从事的体力活动,现在没有力气进行。
右上腹疼痛
主要表现为胀痛,一般为周期性疼痛,按压可使疼痛加重。
腹胀
表现为中上腹甚至整个腹部,出现胀痛或胀气,在进食后更加明显。
食欲减退
表现为食欲出现降低,每顿饭的进食量较之前出现降低。
厌恶油腻
不愿意进食油腻的食物。
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
(1) 肝郁脾虚证
症见:胁肋胀痛或隐痛,心情抑郁不舒,暖气,四肢乏力,纳差,脘腹痞闷,或有便澹,舌淡红胖,苔薄白,脉弦细或沉细。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加减 。
(2)肝郁气滞证
症见:胸胁胀闷,抑郁不舒,或周身窜痛,倦怠乏力,腹胀纳呆,便秘,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活血。
方药: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加减。
(3)痰浊内阻证
症见:形体肥胖,面有油脂,喜食肥甘,胸胁隐痛,腹部胀满,困倦乏力,纳呆口黏,大便油滑,或黏腻不爽,小便浊,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祛湿泄浊。
方药:涤痰汤���️胃苓汤加减。
(4)痰瘀互结证
症见:胁肋刺痛或胀痛,乏力, 纳差 口粘,脘腹痞闷,胁下痞块,舌胖大瘀紫,苔白腻,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散结。
方药:膈下逐瘀汤���️温胆汤加减。
(5)湿热蕴结证
症见:脘腹痞闷,胁肋胀痛,便秘或秽而不爽,困倦乏力,或有恶心,小便黄, 口苦口干,舌红赤,苔黄厚腻,脉弦滑。
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6)肝肾阴虚证
症见:形体虚胖,肤粗毛丛,面色油光,腰酸腿软,身倦乏力,右胁隐痛,口干舌燥,手足心热,或低热盗汗,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梦遗滑精,女子经少经闭。舌质红,苔少或无苔,或灰黑,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一贯煎加减。
中成药
中成药因具有便于服用及携带等特点,适用于多种环境要求,成为大多数患者的第一选择。
目前适用于 NAFLD 的中成药有逍遥散类、护肝片类、茵栀黄系列、强肝胶囊、当飞利肝宁胶囊、护肝宁片、安络化纤丸、复方益肝宁、大黄蛰虫丸、扶正化瘀胶囊、鳖甲煎丸等。
针刺
为观察电针(EA)联合生活方式控制对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脂肪状态、肝酶学、糖脂代谢及人类学参数的影响。
董灿等人将90例肥胖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4例)和对照组(45例,1例)。对照组实施生活方式控制。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选取中脘(CV 12)、曲池(LI 11)、水分(CV 9)、滑肉门(ST 24)、大横(SP 15)、关元(CV 4)、气海(CV 6)等部位进行针灸,在滑肉门(ST 24)和大横(SP 15)提供EA,扩张波频率为2 Hz/100 Hz, 每次30分钟,隔天一次,每周3次。两组都需要治疗12周。
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脏CAP、LSM、血清ALT、AST和GGT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CAP和ALT均低于对照组。BW BMI、FP、WC、HC、WHR均明显降低观察组WC和WHR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电针结合生活方式控制可有效治疗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肝脏脂肪状态、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WC和WHR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
穴位埋线
为比较穴位埋线与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差异。黄振等人采用多中心临床试验,将1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90例。
在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取穴肝俞、太冲、丰隆、足三里、三阴交,7天埋线1次;
西药组给予口服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易善复,228mg/粒),2粒/次,每天3次。
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肝脏酶学及血脂水平、腹部 B超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
①中医证候评分方面,埋线组显著低于西药组;
②肝脏酶学及血脂水平方面,埋线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血清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均比西药组显著下降;
③腹部 B超检查方面,埋线组脂肪肝程度的改善较西药组显著;
④临床疗效方面,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9.8%(79/88),显著高于西药组76.7%(69/90)。
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确切,且优于口服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3]
拔罐辅助治疗
为研究通过拔罐干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索其可能存在的机制。冯舒婷等人选取 50 例 NAFLD 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 例,拔罐+中药+饮食+运动联合疗法)和对照组(25 例,中药+饮食+运动联合疗法);
【对照组】 予中药、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疗法,中药汤剂选用本科室自拟方剂(化湿降脂方加减,方药主成分包括白术、茯苓、党参、山楂、荷叶 、决明子、薏苡仁、赤小豆、泽泻)每日 1 剂;饮食方面,一日三餐注意高蛋白低脂低糖饮食,以无饥饿感为度。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拔罐疗法,取肚脐周围8 个部位(神阙、天枢、大横、中脘、气海、关元穴),每日留罐 20 min,第 1 个月 1 次/2 d,后 5 个月改为 1次/4 d,女性月经期应严格避免拔罐,除此之外饱食、饥饿、情绪激动等情况下也不宜实施。
经过 6 个月的临床观察后,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体质指数(BMI)、腹围、臀围、臂围、腿围、血脂(包括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肝酶(包括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肝脏 B 超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 6 个月的治疗,所有患者体重、BMI、腹围、臀围、臂围、腿围均明显改善;部分患者TC、TG、AST、ALT 降至正常范围,肝脏 B 超转阴;治疗组患者腹围较对照组明显缩小。
拔罐联合中药、饮食、运动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 NAFLD 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尤其是腹型肥胖者效果最佳。[4]
预防
1.坚持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结构合理是关键 。
原则:低糖 、 低脂 、 低盐 , 保证优质白质 、 膳食纤维 、 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供给 。
2.少饮酒或戒酒 : 对经常过量饮酒者而言,减少饮酒量或完全戒酒是预防酒精性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
3.坚持运动 : 建议根据 患者兴趣并以能够坚持为原则选 择体育锻炼方式,以增加骨骼肌质量和防治肌少症。例如:每天坚持中等量有氧运动 30分钟,每周5次,或者每天高强度有氧运动20分钟,每周 3 次,同时做8-10组阻抗训练,每周 2次 。 减少体重和腰围是预防和治疗 NAFLD及其合并症最为重要的治疗措施 。
4.定期健康体检 : 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 症、脂肪肝家族史者,应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动态了解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避免病情发展 。